当前位置: 集团首页>详细介绍

姓名:冯燕博

政治面貌:民盟盟员

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

职称:副教授

邮箱:fyb255049@126.com

教育经历: 

2010/09-2015/06,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博连读,岩土工程,博士研究生,导师:刘东燕。

2006/09-2010/07,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本科,工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5/07-至今,永利集团,土木工程学院,专任教师;

2017/09-2018/08,挂职重庆解放碑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助理,副处级;

2018/09-2019/08,挂职重庆解放碑中央商务区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正科级。 

兼任职务: 民盟永利集团总支委员会副主委

开设课程:《工程力学》、《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概论》、《理论力学》等

研究专长:环境岩土工程、防灾减灾等

教学成果:

1.教改及质量工程项目

[1] 装配式建筑实操实训中心建设研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8.07-2020.07,在研,主持

[2]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工程类本科生工程力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永利集团校级教改项目,2016.07-2018.06,已结题,主持

[3]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课程体系改革,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8.07-2020.07,已结题,参与

[4] 基于“MOOC+SPOCS+模块翻转课堂”的《房屋建筑学》大学教育改革新模式,永利集团校级教改项目,2021.07-2023.06,在研,参与

2.主编教材

[1] 祝云华, 谷新保, 冯燕博. 土力学[M].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出版社, 2018.

[2] 刘新安, 刘晓玲, 余巍伟, 王海岺, 杨继清, 冯燕博, 刘永河等.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3.教改论文

[1] 冯燕博, 万晓慧, 胡浩.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永利集团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 17(09): 202-203.

[2] 冯燕博, 万晓慧.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工程力学课程内容体系探索与实践[J]. 价值工程, 2018, 37(12): 254-256.

[3] 胡浩, 冯燕博.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 科技风, 2018(15): 20.

科研成果:

1.科研项目

[1]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cstc2019jcyj-msxmX0262,基于流固耦合的赤泥堆体浸泡腐蚀机理及稳定性研究,2019.07-2022.06,5万元,在研,主持

[2] 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KJQN201801303,非饱和拜耳法赤泥强度特性及堆体稳定性分析,2018.10-2022.09,5万元,在研,主持

[3] 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KJ1601130,赤泥堆体的渗透特性及对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的研究,2016.07-2018.06,4万元,已结题,主持

[4]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cstc2021jcyj-msxmX0354,深部隧洞开挖扰动围岩变形与支护协同机制研究,2021.10-2024.09,10万元,在研,参加

[5] 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KJQN202101322,路面荷载作用下地下管廊的受力性能研究,2021.10-2024.09,4万元,在研,参加

[6] 重庆市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一般项目,cstc2018jcyjAX0634,岩石荷载速率依存性及围压影响效应研究,2018.03-2020.12,20万元,已结题,参加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178488,基于新型光纤传感技术实时远程监测复杂地质滑坡及其机理研究,2012.01-2015.12,60万元,已结题,参加

[8]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黔教科[2011]007号,赤泥堆载固结特性理论及试验研究,2011.10-2013.10,10万元,已结题,参加

2.学术论文

[1] Feng Yanbo, Yang Chao, Huang Wei, et al. A study of strength mechanism of mixed red mud and the influence of acid[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9, 37(4):272-282.

[2] Feng Yanbo, Yang Chao. Analysis on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d mud materials and stockpile stability after dilatation[J], 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8, 2018:8784232.

[3] Feng Yanbo, Liu Dongyan, Li Dongsheng, et al. A study on microstructure composition of unsaturated red mud and its impact on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J], Geotechnical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2017, (35):1357-1367.

[4] 冯燕博, 刘东燕, 刘芳语, 等. 混合赤泥胶结特性产生机理及对其力学特性的影响[J], 岩土力学, 2016, 37(1):49-56.

[5] 冯燕博, 刘东燕, 杨超, 等. 考虑混合赤泥强度增长特性的修正邓肯-张模型[J], 实验力学, 2018,13(4):610-620.

[6] 刘东燕, 冯燕博, 赵宝云, 等. 不同含水率条件下拜耳法赤泥强度及水力学特性[J], 环境工程学报, 2016, 10(5): 2601-2608.

[7] 冯燕博, 刘东燕, 赵倩蕾, 等. 不同工况条件混合赤泥力学特性变化规律[J], 环境工程学报, 2015, 9(8):4021-4026.

[8] 刘东燕, 冯燕博, 冯振洋, 等. 烧结法赤泥的强度演化规律[J], 环境工程学报, 2014, 8(4):1653-1656.

[9] 刘东燕, 冯燕博, 黄伟, 等. 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赤泥的新颖应用研究[J], 材料导报, 2014, 28(8):104-107.

3.发明专利

[1] 胡浩, 冯燕博. 一种建筑施工用钢结构支撑架:中国,ZL201920169352.8[P]. 2019-01-31.

4.学术专著

[1] 冯燕博, 杨向阳. 混合赤泥胶结硬化机理及赤泥堆体稳定性研究[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