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也是党员干部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在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各地各部门深入一线、走进基层、掌握实情、把脉问诊,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了许多改革发展中的难题。
但也要看到,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也出现了走秀式、盆景式、材料式的“假调研”现象,存在不进现场、不到一线,依托“层层上报”“纸来纸去”代替实地调研的“调查研究”。这看似工作方法出了问题,实则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在作祟,使本该察实情、解难题的调查研究走了过场,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调查研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布置、不是出公差。特别是,当前改革发展稳定面临很多深层次矛盾,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弘扬务实作风,在调查研究中,坚决杜绝“纸来纸去”“材料流转”的“假调研”,真正在深入中发现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调查研究的要义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证明,一些“老大难”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调查研究不深入,发现问题不精准。群众智慧是调查研究的源头活水,是科学决策的重要支撑。要坚持群众路线,多一些“四不两直”的调研,主动迈开步子,扑下身子,在身挨身坐、心贴心聊的交流中,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调查贵在深入,研究重在用心,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不搞“眉毛胡子一把抓”,既要分清主次、轻重,又不搞就事论事,从个性中找共性,从个案中找答案,努力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确保提出的意见建议可操作可落地。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研报告写的怎么样,关键看能不能通过调查研究把问题解决好。要做实做细“下半篇文章”,避免“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等形式主义做法,防止出现研而不用、“束之高阁”“纸来纸去”的情况。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细化务实管用、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面上问题与点上问题相结合,做到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具体部门,真正实现调研成果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孙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