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这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开端本应是新起点,谁曾料想,今年的挑战来得如此猝不及防。但当人类被新型冠状病毒困在室内时,野生动物却正在利用这个机会填补被遗弃的空间,享受新发现的自由。这不禁让我们这些地球儿女们深刻反思:未来如何才能与大自然和平共处,避免类似灾难。
一位印第安酋长曾说过“人类属于大地,但大地不属于人类。世界上的万物都是联系着的,就像血液把我们的身体各部分联结在一起一样,生命之网络非人类所编织,人类只不过是这个网络中的一根线,一个结.但人类所做的这一切,最终会影响到这个网络,也会影响到人类本身”。
如今人类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不胜枚举,但发展不应当建立在自然的悲鸣之上。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那些植物本应该是用来防风固沙、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如今却被燃烧殆尽,动物们失去了家园而四散奔逃,但单凭它们薄弱的肉体之躯又怎能逃得了四面窜动的熊熊火舌。几十万只蝙蝠挥动着翅膀得以逃脱黑烟却无可奈何地把自己身上的病毒带到了离人类更近的其他地方,甚至被送上了餐桌。
“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甘哈曼的话明确地表达了人类毫无收敛之意地对自然肆意摧残,而如今造成这一切的都是人类对自然失去敬畏之心的结果。所有生命在这个的生态圈里都是环环相扣的,不敬重自然的结果便是环境遭到破坏,而地震、蝗灾、饥饿、禽流感、厄尔尼诺、沙尘暴等则是大自然派来惩罚那些肆无忌惮的人类。
疫情是一堂大课,人类是这堂课的员工。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博大的文明渊源,道家讲道法自然,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佛家讲因果观念,教人修一颗平常心、慈爱心;儒家讲诗书礼乐,教人培养高雅的行为和操守。我们不仅要学习和实践关于这种新型病毒的一切知识和防控方法、探求解药、研发疫苗,更应该深思和反思与自然相处之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建设目标,号召我们改善生态环境,还自然本来面貌。唯有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所节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天地一片绿水青山。保护自然,保护地球,也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若是世界上连一滴干净的水都没有,连一口干净的空气都没有,那再多的钱权名利又何来意义?
希望有一天,耳边将不再萦绕歇斯底里的哭喊,眼里将不再有有绝望与黑暗。春风会吹开这里的樱花,一树又一树尽连成蔽日的云朵。而这片被疾病肆虐过的冰冷土地下,是即将破土而出的春天。